耶利米书第十七章
第 17 章
耶 17:1> 犹大的罪如铸烙的镌刻,难以清洗,怎样才可以将朱红的罪身变为洁白?
17:1 神的子民虽有律法的指引、先知的警戒和充满神迹的历史作为鉴戒,但仍然不断犯罪。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明知犯罪必招来永久的苦果,却仍然沉溺罪中呢?耶利米说人心是诡诈的( 17:9 ),而犹大人的罪更是“刻在他们的心版上”的。希伯来人以人体不同的器官代表人的不同层面,“心”代表的是理智、悟性和意志。犯罪倾向已根植于我们的生命深处,只有神的拯救才能使我们脱离罪的辖制。
耶 17:5-8> 对比倚靠神的人与倚靠血肉之躯的人,我会选择作哪一种人?
17:5-8 这部分将倚靠人类和倚靠神的两类人作比较。犹大人不信靠耶和华,反而倚赖偶像和军事联盟,因此变得如沙漠和旷野一样荒凉。相反,倚靠耶和华的人却像树栽于水旁(参诗 1 篇)。遇到危难关头,那些依赖人力量的就会软弱无力、心惊胆怯,以致裹足不前。但是,信靠神的人却充满信心和力量,不但自己站立得住,而且还能激励别人。你是想作不结果子的树,还是希望像栽于水旁的树,不断结果子,并能在危难时昂首屹立,甚至支持和激励别人呢?
耶 17:9-10> 罪的根源是在哪里?是社会的错吗?是家庭的责任吗?还是有更基本的原因?
17:9-10 神很清楚地指出,我们犯罪是发自内心的。自出母胎以来我们就有犯罪的倾向,容易忘记神和离弃神,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否继续犯罪。受到罪的诱惑时,我们可以轻易就犯,也可以求神拯救和帮助。
耶 17:11> 古人认为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在为与不为之间,应按什么原则抉择?
17:11 做任何事都可依循正当的途径,或用旁门左道来达到目的。耶利米指出,凡用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他们最终必招致愚蠢和贫困的恶果。不论是工作、读书或游戏,我们都该诚实无伪。凡利用不光彩的手段升职、通过考试或搏取名誉地位,都不会蒙主祝福,也不会带来恒久的快乐。
耶 17:19-27> 先知为什么如此重视遵守安息日?我的安息日是以什么方式体现?
17:19-27 以色列人应该在安息日休息记念神(参出 20:8-11 ),但他们仍然拼命工作,因他们认为赚钱比守神的诫命更重要。他们若肯悔改,将祂放在生命的首位,神就应许赐他们在列国中得到尊崇。一个多世纪后,尼希米带领被掳者归回耶路撒冷时,所做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重申守安息日的重要性(参尼 13:15-22 )。
耶 17:26> 17:26 南地是指犹大的南部。──《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十七章
不受教训(十七 1 ~ 27 )
罪使人诡诈及败坏,但一个相信神的心却使人得生命及救赎。神在这一章里再次强调以上的真理。犹大的罪使神燃起永远的怒火,然而倚靠祂的人却永有福乐。
.罪的结果( 1 ~ 18 )
犹大的罪已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体性的,除了完全的悔改,就别无方法可以拯救他们。
1 ~ 4 节:“用铁笔,金钢钻铭刻在心版上”表示百姓的罪已刻骨铭心,不能抹去。百姓敬拜的偶像是指迦南地的亚斯她录女神,乃是神所禁止的(参申十六 21 )
5 ~ 10 节:这“栽于水旁边,满有青翠的叶子及果子”的树是代表倚靠神的人的生命。反之,依靠人的人却有如沙漠的杜松。“杜松”是矮小而光秃的丛树,给人委靡之感。
11 ~ 13 节:鹧鸪常为其他雀鸟菢蛋而不自知,这里比喻愚昧至极之悲惨收场。
14 ~ 18 节:耶利米再一次认定他作先知的呼召,而神就是他唯一的依靠和避难所。
.守安息日的约( 19 ~ 27 )
古时,以色列人的先祖严守“安息日”为圣日,这是自古便传下来的,而且亦并不难守。但今日的以色列人却连这最基本的命令都不守,这是何等的叛逆。神呼召以色列人重新守“安息日”为圣日,乃是要他们明白灭亡的审判是可以免去的,但他们一定要悔改回转,听从神的说话。可是以色列人硬颈项,不受教训。
祈祷 恩主,感谢对我的忍耐,但求加强我对的信心,使我更加顺服。 ──《新旧约辅读》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 第十七章 注释
17:1-27:22 杂集
本章为先知零散的言教之汇集。
1-4 犹大的罪无法涂抹
形容犹大根深蒂固的罪。
「笔」:指刻石的工具。
「坛角」:血洒在坛角上,本来可以赎罪(参出21:14;
王上2:28),但现今是犹大的罪刻在坛角上,所以他们没法逃
神的刑罚。
2
「高冈上青翠树旁」: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
(见王上14:23)
「木偶」:是代表迦南女神亚舍拉的木像。
3
「我田野的山」:有学者认为此词组应与上文的「高冈」(2
)或下文的「你的货物」连接。
5-11 这段是属智慧文学的教训,
为先知个人的认信
义人与恶人的比较极似诗篇第一篇的内容,是以色列人所认识的格言。
5-8 倚靠神胜似倚靠人
5
「血肉的膀臂」:原文作「以血肉为膀臂」;膀臂代表力量(
参出15:16;
诗89:10; 赛51:9)。
6
「不见福乐来到」:应作「当福乐来到,并不看见」;这里的
福乐大概是指雨水(参申28:12)。
9-11 耶和华鉴察人心
9
「坏到极处」:原文可作「无法医治」。
10
「肺腑」:原指肾脏,代表人的内心世界。
11
「鹧鸪 不是自己下的蛋」:这大概出自当时流行的谚语;鹧
鸪所孵出的小鸟并不属於自己,它们长大後便会飞走,作者以
此比喻不义之财终必散尽。
12-13
坐在宝座上的耶和华是以色列可靠的盼望
13
「写」:有古译本作「被剪除」。
「土」:原文作「地」,可能指「阴间」;但原文全句可译作
「在这地离开我的,他们的名字必被记录下来」。
「活水的泉源」:与15:18「流乾的河道」成一强烈对比。
14-18 先知的哀歌
14
「我所赞美的」:有学者译作「我的盼望」。
16
先知申诉他个人并不喜悦他的预言果真应验,百姓终遭灾祸,
他不过是忠心传神给他的信息。
「作牧人的职分」:有学者根据古译本译「灾祸」或「灾祸的
日子」。
「急忙」:原文或作「紧迫」。
16
上半或译作「我没有为灾祸紧迫你」,意思先知没有促使神将
灾祸加诸选民身上。
19-27 谨守安息日
安息日是摩西律法中重要的规定,是分别为圣的日子,必须禁戒日常
俗务,把注意力转移到耶和华的作为上(参赛 56:2注),
提醒以色列
与神的立约关系。先知在这里只提到守安息日,并非表示此诫命是最
重要的一条,而是因为它在众诫命中具有代表性,足以显示选民是否
愿意遵守神命令;再者,先知所强调的是属灵的宗教,而非仅仅遵守
外表的制度。
26
泛指来自犹大全地各方的献祭。
「高原」:指犹大西面的山麓地带。
27
「宫殿」:或作「保垒」。
思想问题(第 17章)
1 先知形容犹大的恶习牢不可破( 1-2,
另参13:23)。
今天你是否受某些罪缠绕、欲罢不能?
新约对此有何答案?参罗 7:7-8:2。
2 试列出倚靠全能神和倚靠人力的不同结果。
在你个人的生活和事奉中,有什麽地方仍然是倚靠人的能力和智
慧?
你可以怎样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3 你是否同意耶利米在 19:9的看法?
你认为历来人生性本善、还是恶?或无善无恶?
圣经一贯的教导是怎样的?参诗 51:5;
罗1-2章; 弗2:1-3。
4 为何先知在律法众多的条例之中,只提出守安息日这条?
安息日的重要性何在?见出 20:8-11;
31:12-17; 申5:12-15。
基督徒应否守安息日?参徒 20:7;
讲道材料
耶利米书第十七章
不能磨灭的罪污(十七 1-4 )
虽然百姓对社区中所发生的事几乎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耶利米知道并没有容易的答案。他说,‘犹大的罪’是铭刻在百姓的心版上、良心上、思想上,像用铁器或金钢钻头在岩石面上铭刻的碑文。那是无法擦去或忽视的。这严重的引致卅一章卅一至卅四节那段经文经验的事实必须加以考虑。它论到一种新的约,是上帝所赐的,藉 把上帝的律法放在百姓里面,写在他们心上,这新约就会填补上帝所要求与百姓所付出之间的缺口。新约声称,这正是在耶稣身上发生的事。在祂身上我们看见上帝与人之间的缺口填补了(请参来八 6-13 ,十 11-18 )。
百姓无疑会承认他们是不完全的,犯了不少错误,但这岂不能用一剂宗教生活良方来处理么?耶利米说,不,你们的宗教生活乃是你们问题的根源。犹大的罪也铭刻在‘他们的坛角上’。坛角在祭
坛顶上的四角向上突出。它们是用石头作成的,并且雕刻成角的形状。无论何时把为百姓之罪的祭献给上帝时,便把一些所献祭牲的血抹在坛的四角上(利四 7 )。从利未记十六章所描述赎罪大日的仪式就清楚看出,这样做是要确保坛本身洁净,不致被从百姓而来的任何不洁所污染。但一点点的血既不能洁净百姓,也不能洁净他们最神圣的宗教物件。周围有很多宗教;他们一直都把他们的热诚献于那些丰饶之神明和女神(关于第 2 节亚舍拉〔译按:和合本作‘木偶’〕,请参二 27 的注解──民族悲剧与绝望景况 );他们必定会收取国家屈辱并遭放逐的苦果。第三、四节与十五章十三、十四节类似,但有一句补充的语句,强调即将来临之放逐的悲剧,这语句藉稍微修改传统的经文可以译作‘你必丧失你现在抓住我所赐给你的产业’。
选择──倚靠人或倚靠上帝(十七 5-8 )
请读诗篇第一篇;注意它所描绘的顺利之义人与灭亡的恶人之间的对比,你会发觉为什么这段经文往往被认为不过是诗篇第一篇的变体。而且,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十二 1-4 ),由于耶利米藉 痛苦的经验已体认到人生并不遵循这经卷,许多学者主张这段经文并非来自耶利米便不足为奇了。但与诗篇第一篇的连系并不如有时所声称的那样密切。在这里的对比不是恶人与义人之间的,而是‘那倚靠人的人’(第 5 节)与‘那倚靠耶和华的人’(第 7 节)之间的对比。
这样,我们研究这段经文便可以作为是另外一段耶利米心灵日记的摘录。这是代表先知对上帝在十五章十九至廿一节叫他‘归回’的回应么?那些几乎已把他压倒的疑惑和沮丧的黑暗心情是起源于他已开始‘倚靠人’而不倚靠耶和华的事实么?也许因设法独自应付或太过注意别人所说的,他对耶和华的信心已渐渐衰弱了。当每个人都说你错的时候,仍要孤独地工作,抓住你所信的是难的。
然而,在这段经文中隐伏 一个障碍。在类似的经文中耶利米通常并不这样羞怯说到他是在描述他自己的经验。当他的意思是‘我’时,他就说‘我’,不说‘那……人’。最好把这段经文看作是耶利米之传讲中的一部分,攻击体中那些相信犹大只能靠成功地玩弄权力政治游戏而继续生存的人,他们嗾使埃及人与巴比伦人反目,正如今日有些国家玩弄美苏反目坐收军援经援一 样才能继续生存的人。一百年前,在类似政治阴谋的情况中以赛亚突然以言语攻击那些下埃及求助的人,指出
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
他们的马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赛卅一 3 )
以赛亚力劝他的同胞相信耶和华能保护耶路撒冷。因此耶利米在这里祷告叫咒诅临到‘那倚靠人血肉的膀臂之人’,并给他的同胞指明在蹂躏正烈、而且每个期望似乎都黯淡时,那唯一能存留之法是‘倚靠耶和华’。
这个信息在主前六二一年改革运动的结果中会特别有关联,那时许多的希望都集中于年青的约西亚,国家的英雄,提倡改革的王身上。也许这段经文确实是主前六○九年约西亚在米吉多之战惨死产生的震惊所激起的。对于犹大的国家主义来说,无论它声称的宗教福气如何多,都是不够的。倚靠人或任何一种人的能力,最终的结果都是幻想的破灭。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比现在更急迫的需要质疑对人的倚靠。人的能力是存在,令人畏惧地存在,但倚靠那能力只会令人醒悟大规模的核子毁灭。
愚昧与指望(十七 9-13 )
九至十节包含对人心难以识透之邪恶的责难。这几节被置于此,大概因为当中用了上一段说到的某些钥字,例如‘心’和‘结果’。第九节的希伯来原文读起来像那些简洁的格言之一,就如我们在箴言里面所见的一样。经验教训人──当然也教训耶利米──人的心思(希伯来文作‘心’。译按:和合本同,下同)能令人感到异常难以了解,往往极其邪僻。人类能产生圣法兰西斯和希特勒,甘地和史太林这样的人。我们行事的动机往往难以了解,甚至对那些在生活中与我们最接近的人都是如此。有何人真的知道在人心思中所想的呢?只有上帝知道,第十节宣称:‘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思,试验人肺腑的’。在这一节上半节译作‘心思’的那个字,与第九节译到‘心’的(希伯来文为 lev )是同一个字,而译作‘心’的那个字希伯来文是用‘肾’字,肾在希伯来人的心理上往往认为是情感的中心(译按:和合本译作‘肺腑’)。这两个字在这里大概一起用来指人内心生活的整个范围。而耶和华则探究并试验这隐藏的内心生活,照人的行为报应他(请参十二 1-4 的注解──作先知的代价 )。
接 的十一节是另一句格言,它像许多传统的格言一样,是得自敏锐地观察自然世界所发生的事。因此箴言六章六节说:
懒惰人哪,
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
请比较箴言三十章廿四至卅一节。耶利米说,要想想鹧鸪或松鸡。它被认为菢不是它自己下的蛋。幼鸟一旦被孵出来,不久就知道它们不属于这陌生的母鸟,很快便飞走了。谚语说,不按正道得到的财富也是如此:迅速得来,也很快便消失。对这样一个想迅速致富,只求达到目的而无所顾忌之人的裁判,只能说──他是‘愚顽人’,是一个对人生真谛一无所知的人。这格言可以理解为上帝照各人的行为对待各人这个真理的一个例证。
在人的邪僻和愚昧这幅图画的旁边还放置 一幅耶和华为以色列唯一指望、连同对那些离弃祂的人严肃警告的图画。耶路撒冷的圣殿,在这里称为‘我们的圣所’,被描述为‘荣耀的宝座’。这是崇拜中用的措辞。在诗篇一百三十二篇十三 节,圣殿被描述为‘耶和华拣选了……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之地方。这是‘坐在二 上的’(诗八十 1 )耶和华居住的所在。这位神圣的王是在祂的百姓中间的。
虽然在第七章那篇圣殿讲章中,耶利米沉痛地攻击那紧紧盘据百姓心思中之错误结论,就是那幻想的安全,因他们认为耶和华在他们中间,在圣殿中,但没有理由假定耶利米对圣殿为上帝的居所有所怀疑,而又否定上帝与真正敬拜祂的人同在。因为百姓从某些概念,且不必说从宗教概念作出不正确的结论,那并非意味他们是错误的。耶和华曾同在,曾威严地与祂的百姓同在,而且惟独这个事实给予他们的指望有稳固基础。离弃这位上帝便是作国家和灵性的自杀。十三节‘凡离弃你的……他们的名字必写在土里’这句话何所指意思不明。修改希伯来原文并取法新英文译本把结语译作‘就必降为卑’,或译作‘必从这地被剪除’较易理解。这里再次提醒我们,在敬拜的中心,正如在生活的中心一样,是有所选择的,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而我们必须照 所选择的结果去生活。
求救的呼声(十七 14-18 )
这是一段以哀歌的形式,表达真实发自耶利米内心的呼声。它以紧急的恳求开始,恳求医治和拯救,这是以先知在十五章十八节哀诉‘痛苦长久不止’和‘伤痕无法医治’为其背景的恳求。这是一个可能的恳求,因为在风暴下面的深处涌起继续确信上帝为赞美的对象。这是许多诗篇,例如诗篇第四、第七,和第十三篇中的哀歌的一种特色。引人注意的是在这些自传式的经文中我们发现耶利米怎样摆动于安静的信任与痛苦难忍的疑惑之间。二者都是真实的,二者都是他属灵经验的一部分,正如今日许多人的情况一样。挪威的保格夫( Berggrav )主教描述纳粹占领他的国家期间的经验,说他的灵魂一半在焦急、恐惧、与疑惑的地狱中,但另一半系于上帝所赐的信心上。
耶利米在这段经文中所与之搏斗的特殊难题是那最有效力的令人沮丧之难题──讥嘲。他若是于主前六二七年开始他的工作,传讲浩劫将临,然后已过了多年,在耶路撒冷除了自信和安全的心情日益增长以外,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无怪乎百姓嘲笑地对他说:‘耶和华的话在哪里呢?叫这话应验吧!’(第 15 节)许多人可能已断定耶利米是假先知的一个典型例子。你怎样认出一个假先知呢?在申命记提出的一种测验说:‘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申十八 22 )。‘从前那散布骇人听闻谣言,已名誉扫地的人,现在又来啦’──这无疑是对耶利米之继续传讲的普遍反应。讥嘲是难以忍受的。
因此耶利米转过来向耶和华诉苦。他抗议,说他传讲审判已得不到个人的满足。他并非苦毒地希望灾祸临到他的同胞。他所作的一切乃是忠于上帝所赐给他的信息。在这抱怨的后面无疑有一种想法:他若有一个较可接受之信息传讲的话,生活就会好过得多。诉苦引致请求,是一个双重的请求:
(一)耶和华应停止追迫他,这不是他恐怖的根源,反而应作他的‘避难所’,这是一个在诗篇中再三地用来描述上帝的词语(例如诗十一 1 ;十六 1 ;四十六 1 ),一个指明上帝乃帮助、力量和保护之根源的字眼,而这些在耶利米的经验中不是常见的;
(二)他常常经验的惊恐,应当是那些逼迫他的人之命运。标准修订本在十八节译作‘丧胆’的那个字与十七节‘惊恐’一词都是来自同一字根。新英文译本在十八节译作‘使他们惊惶,却不要使我惊惶’(译按:和合本同),更佳的表达这个词的韵味。因此这段经文以求报仇的凄凉呼声作结。
这一次我们只听见先知说话。没有从耶和华而来的答覆,没有保证之语(请把十一 18 及以下与十五 15-21 作对比)。从这一点也许合理的假定──正如我们自己的经验一样确实──在耶利米平生中有时他祈祷却得不到答覆,有时寻求帮助而要在黑暗中继续挣扎,在地道的尽头看不见任何亮光。
论谨守安息日的讲章(十七 19-27 )
这里是这些讲章的另一篇,这些讲章大可以追溯至耶利米之传讲中的一个要素,但它们大概在巴比伦的放逐期间已加以扩充并整理成现在的形式。它包含了如下各项:
(一)引言,指明这篇讲章发表的地点。‘你去站在便雅悯门口’(第 19 节。译按:和合本作‘平民的门口’)。然而,给我们流传下来的经文,不是说‘便雅悯门’,而是‘百姓之子孙的门’,这话我们可以把它译作‘平民的门’。然而,我们从未听过‘平民的门’。我们若把经文变成‘便雅悯门’,正如大多数译本作的,那地点便是耶路撒冷城北面城墙的一个城门(请比较卅七 13 ;卅八 7 )。另外提及‘耶路撒冷的各门口’一语,便使人联想到这是一篇全城居民,从最小至最大的都必须听的讲章。
(二)传讲者的主题是人必须严守律法上的一条诫命:‘要以安息日为圣日’(第 22 节;请参出二十 8 ;申五 12 )。这信息的紧急性由标准修订本译的‘为你们生活的缘故必须留意’(第 21 节)这句开始的话而加强了,那就是要认真考虑你们所作的(请参申四 15 那个类似的片语);且不必说因为过去那些世代之人的榜样是完全不令人鼓舞。
(三)会众的选择:前途在他们自己的手中。严格顺服谨守安息日的要求必会引致顺利的前途,保持稳固且独立的国家,有其本身的王室和朝廷,又有首都耶路撒冷为这国家生活的宗教中心。百姓从北面的便雅悯地,西面示非拉( Shephelah )起伏的小丘,东面山地,以及南方尼革( Negeb )带 他们的祭物集到它那里。然而不谨守安息日必引致国家遭灾 祸(第 27 节)。
耶利米书中其他的讲章,例如十一章一至八节,要人顺从立约关系里的全部要求,但为什么集中在这一条诫命上,而且为什么安息日,七日的第七日为安息的日子呢?安息日的起源已于以色列初期生活的蒙雾中丧失,但要谨守它的要求是载在十诫中,即使我们在出埃及记二十章和申命记第五章发现对谨守十诫提出不同的理由。在以色列被放逐以前它是广泛地被谨守的,而耶利米对于 体没有谨守这日已经说了一些严厉的话。
虽然如此,无疑安息日在放逐期间和以后在犹太人生活中已变得愈来愈重要,而且这段话是对那个时代讲的。理由很简单。随 耶路 撒冷及其圣殿的毁坏,而且丧失了国家的独立,极多至今被视为以色列之宗教生活中心的事物都已被消灭了。但安息日毋须圣殿也能谨守。在‘巴比伦的河边’(诗一三七 1 )或在命运或国家悲剧带他们到的任何地方,犹太人都可在安息日聚集在一起,记念培育他们的信仰传统,留心听受律法上的话语。谨守安息日成了愈来愈分散之犹太人 体能保持其为上帝子民身分的方法之一。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书
叁.耶利米的个人经历(一一~一九)
五.耶利米坚定不移的心志(一六 19 ~一七 18 )
一六 19 ~ 21 先知预见有一天列国要离弃偶像、归向神。在第 21 节,耶和华彰显祂
已决意要透过惩罚,令犹大知道祂的能力。
一七 1 ~ 11 犹大拜偶像的罪深深铭刻在他们心上,这罪使她被人掳掠。神的山是耶路撒冷 .. 倚靠人的有祸了;倚靠耶和华的,那人有福了。神知道人心 .. 诡诈,祂会惩罚那些行骗赚得财富的人,他们象鹧鸪 19 抱不是自己下的蛋,後来必看见雏鸟离开自己。
第 9 节说出人心肠的本质,这说法是不受欢迎的(却千真万确)。“坏到极处(绝望)”一语有译作“病入膏肓”,夏理森对这用语作出解释说:
没有神的恩典,未重生之人的本性极之邪恶,已到了绝望的地步。在第 9 节形容为病入膏肓(修订标准本为“极之绝望”,新英语圣经为“病得无可救药”)。比较第十五章 18 节和第三十章 12 节,那里解作无法医治。每个世代都需要靠着圣灵和神的恩典,灵魂才得以重生(比较约三 5 及下;多三 5 )。
有些人或会觉得这种对他们内心的控诉太严厉了,我们且引述马太亨利的阐释,这是额外详述的,却是有这样的需要:
我们内心的确这麽诡诈,只是我们自己也不曾留意,也从不察觉。不过,人们常常错以为自己为人很好,至少内心是好的,谁知都高估了自己的本质。
人心,即人的良知,在腐败堕落的光景中,比万物都诡诈。它是狡猾而虚假的;它有取代的倾向(看这字眼已知一二);雅各的名字是取代者,就是这个意思。它称恶为善,称善为恶,把事物蒙上虚假的色彩,对不平安的说平安了。人的内心说(被内心蒙骗说), 没有神,或他看不见,或他不需要,或即使他们继续这样行也必得平安;因此我们可以有成千上万个类似的例子,足证人心是诡诈的。它欺骗人,让人陷入自己的败坏里;而且情形不断恶化,结果变成自欺欺人,自我毁灭。这里说人心是极其诡诈的;那是要命的,是不可能改善的。良知原用来指出人心在各方面的错谬,谁知良知自己也装假,是欺骗的元凶,这真令人感慨莫名,情况确实是坏极了。良知原是主的蜡烛,但竟在人心里发放虚假的亮光;良知原在心灵中作神的代表,受托去使人行神所喜悦的事,现在竟出卖神。这样,人变成怎麽样呢?这种欺诈的心肠使我们不禁说:“谁能识透呢?”谁能形容人心是怎样败坏。
一七 12 ~ 18 耶利米欢呼说,犹大的圣所是神荣耀的宝座,安置在高处。接着他说出,信靠其它人是愚蠢的;他向以色列的盼望为百姓祈求医治和拯救。百姓向他挑战说,神所说过的审判在那里呢?耶利米向耶和华提出说,他没有尝试逃避作神的牧人, 也不想耶路撒冷有被毁灾殃的日子;他只曾说出耶和华的话。他求神为他雪冤,惩罚那些嘲笑神话语的人。
六.耶利米在安息日的信息(一七 19 ~ 27 )
犹大君王和犹大众人并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都蒙劝诫要以安息日为圣。如果他们遵守,神便应许大卫王朝的君王能继续下去, 殿里的敬拜也持续不断。但如果他们不遵守,便要遭受惩戒(耶路撒冷被毁)。詹逊解释为什麽守安息日对以色列是这麽重要,他说:
要真正测试人心与神的关系,就看他是否遵守神的话语。以色列的律法之一是在守安息日的那天不可工作(一七 21,22 )。人人在生活上经常承受物质主义的压力,神的子民也不例外,令他们难以持守这诫命,所以,这十诫之一的诫命成了真正的试金石,测试人心要先拣选短暂的事,还是永恒的事。守安息日这条律法对犹大真的那麽重要吗? 看看耶利米的象征性行动和他所说的明确话,便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耶利米书简介 17:1
犹 大 的 罪: 耶
利 米 斥 责 犹 大 民 众 的 罪 大 恶 极。 罪 恶 已 经 深 深 地 侵 蚀 了 他 们 的 本 性, 以 致 拜 偶 像 和 作 恶 成 了 他
们 生 活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一 部 分。 犹 大 的 百 姓 将 因 着 自 己 的 背 信 弃 义 而 失 去 地 土, 受 人 奴 役 (4 节 ) 。
17:5
5~8 那 人 有 祸
了: 那
些 一 心 倚 靠 自 己 和 个 人 财 力 的 人 注 定 要 失 望, 灵 里 也 将 贫 穷 匮 乏 而 最 终 一 无 所 有。 相 反, 那 些 全
心 依 靠 神 的 人 将 得 到 神 的 祝 福, 神 最 终 要 以 属 天 的 产 业 报 答 他 们。 他 们 的 一 切 都 深 深 扎 根 在 神
里 面, 所 以 必 定 不 会 为 着 任 何 外 在 的 生 活 环 境 而 感 到 惧 怕 或 忧 虑。
17:9
人 心 …… 诡
诈: 心 是 人 内 在 的 反 映, 它 包 括 人 的 意 愿、 情 感 和 思 想 ( 参 “ 心 ” 一 文 ) 。 当 人 心 邪 恶
堕 落 以 后, 人 就 因 此 变 得 自 私 自 利、 罪 恶 败 坏 而 偏 离 神 的 义 路。 堕 落 的 人 心 已 经 无 可 救 药, 人 凭
自 己 的 力 量 更 是 爱 莫 能 助。 解 救 人 心 的 惟 一 办 法 就 是 借 着 信 靠 基 督, 经 历 神 的 恩 典, 得 着 重 生,
从 而 得 到 一 个 新 心 —— 恨 恶 罪 恶 并 喜 爱 遵 行 神 的 旨 意 ( 比 较 24:7 ; 结 11:19~20 ;
太 5:8) 。
17:14
14~18 医 治
我 …… 拯 救 我: 在
残 酷 的 逼 迫 和 强 大 的 敌 对 势 力 面 前, 耶 利 米 祈 求 神 赐 下 恩 惠 帮 助 他 继 续 持 守 先 知 的 职 分。 耶 利
米 的 预 言 尚 未 应 验, 先 知 本 人 和 他 所 传 的 信 息 都 遭 到 民 众 和 假 先 知 的 奚 落 和 嘲 讽 (15 节 ) 。 尽 管 耶 利 米 经 受 了 极 大 的 痛 苦 和 折 磨, 但 是 他
仍 然 不 放 弃 事 奉, 只 是 不 断 地 仰 望 神 赐 下 力 量 和 帮 助。
17:19
19~23 站 在 …… 门
口: 这
些 有 关 以 安 息 日 为 圣 日 的 经 文 表 明: 耶 利 米 宣 告 灭 亡 恶 运 的 预 言 从 本 质 上 而 言 有 一 定 余 地。 只
耶利米书
注释
十七 1-13 信靠人的帮助抑或信靠神
第一个神谕( 1-4 节)讥讽犹大误用了他们的律法和宗教。他们的罪铭刻在他们的心上,尤如律法刻在土板上一般;这是一个尖锐的嘲讽,指出他们是根深蒂固的惯于违反属于他们的律法(就是十诫和其它的律法)。他们的献祭也显出他们的罪恶。他们的子女本应学习耶和华的法则(申六 7 ),却被教导去敬拜别神( 2 节;比较申十二 2-3 对这事情的禁止)。这一代从他们的列祖接受了偶像的崇拜,现在也传给他们的子女。教养子女行在神的道中的重要性,再没有比这里的描述更为深切。
「我的山」是指锡安,是神所居住的圣殿(参八 19 )。
第 3-4 节重述了十五章 13 至 14 节的内容,之后是一个对比(极似诗篇第一篇所说的),指出一个人倚靠人的力量去获得好处,而另一个人却信赖神,并说明二者的分别( 5-8 节)。其中一人受到咒诅,另一人却得到赐福,这是圣约的规定(比较申二十八)。圣约中有一个似非而是却永 不变的真理:自私地依靠自己能力去寻求保障的人必定失败;反之,人若信靠神和顺从神,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结果得着生命(参太十 39 )。这个似非而是的道理是明白圣约至为重要的一点。尽管耶利米强调「今生」的事情和昌盛,但那基于与神立约的信仰却永不可斤斤计较或只求自己的利益。
这两种倚靠态度的对比带出了耶和华试验人心的观念( 10 节;比较九 7 )。在旧约中,人的心是性格的根本所在,包括了他的思想和意志。
第 10 节下半节不是说人可以靠行为得救,它是强调耶和华实在知道一个人的性格。
第 11 节用一幅图画生动地描述不公义的谬误,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的欺骗行为(五 26-28 谈及真理要用行动表现出来)。
第 12-13 节的感叹也是因自我欺骗的表现而发出。不但个人如是,所有百姓也可能在欺骗自己,他们没有看见耶和华才是平安稳妥的真正根源( 12-13 节)。这里的赞美( 12 节)是出自耶利米的。
十七 14-18 忏悔录
耶利米第四次的忏悔录是根据本章的主题而发挥的。真正的医治是从耶和华而来的( 14 节)。耶利米在这里代表那信靠耶和华的人( 7 节)。他虽然被人讥讽,仍忠于他的托付( 15-16 节)。他的仇敌在犹大地都要受到神的咒诅( 18 节;比较第 5 节)。本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于此被提出来:在犹大中是否有一个人「行公义和求诚实」(参五 1 )?耶利米自己便是那人,他可以期望耶和华的救恩;甚至可以代替百姓承受这一切的事情(参十五 19-21 ),但他们的刑罚却不是他愿意接受的( 16 节)。要独自对神忠心是十分困难的,但因着一人的忠心,却可以带来极大的好处。
十七 19-27 遵守安息日
耶利米书第十七章
十七 1 ~ 18. 罪和它所带来的悲惨下场
先知在此指出,犹大举国的背道已经病入膏肓。百姓惟有真正悔改才能赎罪,但是败坏的人心拦阻了这样的悔悟,也阻挠了神的饶恕。故而,犹大必须担负她长久以来悖逆神的后果。
1 ~ 4. 犹大深深陷在罪恶之中,不可自拔,以致她的罪孽无法涂抹。铁笔是用来在坚硬的物品上篆刻的(参:伯十九 24 )。 RSV 的 金钢钻 ( NEB : 铁石 )就是马索拉经文的 s%a{mi^r ,指的是某种不明石头,可以像钻石般坚不可摧。 54 罪不仅在以色列全民的生活中,成了牢不可破的一环,而且还充斥在人们的思想和意志之中。有关新约盼望的实现(三十一 33 ),见哥林多后书三 2 、 3 。马索拉经文的第 \cs16 2 节有些费解,但可译作 他们的儿女在高冈上茂密的树旁,记念他们的坛和木偶 \cs8 。 木偶 ( AV : 小树林 )设立于邱坛边,用以代表迦南女神亚舍拉。摩西五经严禁这类的异教崇拜物品(申十六 21 )。 3 ~ 4 节有些原文上的问题,但内容似乎和十五 13 ~ 14 大同小异。马索拉经文中的 你犯罪的高冈 ,在七十士译本的十五 13 作 你一切罪的代价 ,而 在你里面 ( AV : 甚至你自己 )则因子音稍微改变,而作 你的手 。因为罪的缘故,以色列全地将遭掠夺,而百姓则将失去产业。
5 ~ 10. 完全倚靠神是西乃之约的基本条件,鉴于犹大在政治上时而依附巴比伦,时而投靠埃及(参:诗一四六 3 ),耶利米在此明白指出应当遵行的原则。各英译本中的 杜松 (马索拉: `ar`a{r )指的是一种柽柳,即一种外表特别光秃的矮小桧树。因为它发育不良的根不能深入水面以下,所以 没有任何改进的希望 ( RSV : 不见福乐来到 ; NEB : 当福乐来到却无法看见 )。先知以树喻人的寓意至为明显,以色列民若信靠神,此刻必像栽于水旁青翠的树一般。第 8 节的 看见 (马索拉: yir~e )在 AV 作 惧怕 ( yi{ra{~ ),显然是在抄写希伯来文时抄错了一个字母。若没有神的恩慈怜悯,罪孽深重的人类本性是相当绝望的,正如第 9 节所说的 病入膏肓 一样( RSV : 坏到极处 ; NEB : 病得极重 )。参十五 18 和三十 12 ,两处经文均有“无法医治”的意思。每一个世代都需要藉着圣灵和神的恩典,有灵的更新和重生(参:约三 5 、 6 ;多三 5 )。
11 ~ 13. 神报应人自有祂公义的理由(参三十二 19 ;诗六十二 12 ;伯三十四 11 )。此处提到 鹧鸪 ,是因为一般人相信它会菢其他鸟所下的蛋。 55 一旦当孵出的雏鸟了解鹧鸪不是自己的母亲后,便会迅速离巢而去;同样,当不按正道得财的人,正想倚靠这些财富过安适的日子时,财富都必消失。 愚顽人 是指对道德轻忽的人,这也是古时希伯来贤哲一再强调的重点。 12 节可译为 荣耀的宝座,太初的高处,是我们圣所之所在 。只有当神的子民以西乃之约的爱来回应祂时,这神与人同在的象征才有其意义。有关 活水的泉源 ,见二 13 。
14 ~ 18. 耶利米以这段优美的诗歌,向神呼求、表白。神既是以色列惟一的盼望,先知向神祈求医治和拯救,也是极为自然的。 RSV 的“ 叫这话应验吧 ”( 15 节)较佳的译文是“ 如果它会应验 ”。这对耶利米是极为侮辱的嘲弄,因为他所宣告的毁灭信息尚未实现。马索拉经文的 16 节有些破损,但显而易见的是,耶利米并未因遭到逼迫,而打算放弃他先知的职分。相反地,他还求神赐予恩典,使他面对迫害能站立得住,直到真相大白的时候。届时大家都将知道,他一直忠心宣告的是神的话语,而非他自己的。
54 在 NBD , p. 632 ,这和亚甲文 as%mur 有关,意即“金刚砂”。
55 然而 Qo^e{~ 能指的并非“鹧鸪”( Alectoris 属和 Ammoperdix 属)而是指某一类的沙松鸡( Pteroclididae ),参 G. R. Driver, Palestine Exploration Quarterly , 1955, p. 133.
十七 19 ~ 27. 谨守安息日
这一小段散文再一次表明,先知毁灭的预言其实并非绝对的,只要罪人真正悔改便可取消。耶利米清楚指出,神子民的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中。 便雅悯门 或平民的门(马索拉: 我民之子 )究竟位居何处不得而知,但显然是为祭司和利未人之外的人所使用。无论如何,该处必然是熙来攘往,故而先知可以找到广大的听众。犹大的 君王 指的是王和王室的贵胄。在此稍后,于拉吉出土的瓦片文(瓦片文 VI ) 56 记载,有人抱怨由这些王室和名流( s*a{ri^m )所送出的通报,对全民士气是一大打击。神要子民将安息日守为圣日,但他们却违抗神的命令,亵渎安息日( 21 节),并习以为常。如果他们谨守西乃之约的道德标准,那么正统的大卫后裔将继续为王,而自北方来的也只有和平的移民。如若不然,耶路撒冷的完全毁灭便指日可待(参二十一 14 ,四十九 27 ,五十 32 ;摩一 3 ~二 5 )。
56 见 ANET , p. 322.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第十七章
17:1 “铁笔”:是用以镌刻石块的笔。以色列人罪恶之深刻,永远不能磨灭。
17:3-4 “我田野的山”:指耶路撒冷。“产业”:指迦南地。
17:5-11
本段将义人与恶人比较,极似《诗篇》第1篇,属智者对年轻一代的教导。“杜松”:看48:6。此字在本书只见此二处,旧约中只见《诗篇》102:17,作“穷人”解。
17:12-18
这一段为耶利米第四次的独白,说他真不愿意看见自己说的预言应验,百姓遭受灾祸;但神的信息如此,他有传达的责任。看11:18-23;12:1-4;15:10-21。
17:19-27 论以民安息日的重要(参申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