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三章
第 3 章
申 3:1-3> 面对逆境,没有帮扶?你看神如何保护以色列人──你看神如何带你走过人生路……
3:1-3 以色列人面对巴珊王噩训练有素的军队,本难得胜,但是终于打败了敌人,因为神为他们争战。不管遭遇什么困难,神都能帮助祂的子民;不管困难障碍多大,总要记住,神永远作王,一定会成全祂的应许。
申 3:21-22> 为我争战的是耶和华我的神,我还怕谁呢?只是,只是有时候我确实怕……
3:21-22 这两节记述了摩西对约书亚的勉励,因为约书亚要领百姓进入应许之地,与顽固的邪恶势力争战。因着神应许帮助他全然得胜,所以他就无所惧怕。我们争战的对象,虽然不是不信神的军队,但是也会像昔日约书亚时代的敌军一样嚣张。不管是抵挡试探,或是克服胆怯,只要我们顺服神,祂就应许不但要和我们并肩作战,并且还要让我们得胜。
申 3:26-28> 要培训人,要付出心力,权位又渐减去,不划算……真的吗?你可以如摩西一样?
3:26-28 神已经清楚说明:摩西不得进入应许之地(参民 20:12 ),所以吩咐摩西指派约书亚作新领袖,并且多方鼓励他承担这个新角色。这是对教会与机构的最好提醒,切记装备新人,去接替旧的领袖。优秀的领导人会为百姓预备,找到有领袖潜能的人,多加训练并鼓励他们,这样旧的领袖不在时,一应事务仍可照常,不受影响。──《灵修版圣经注释》
申命记第三章
无惧高墙坚城(三 1 ~ 11 )
上一段经文曾经有这样的说话:“……没有一座城高得使我们不能攻取的。”(二 36 )这句话是以色列人攻破希实本王西宏的一切城邑后说的。从当时的遗迹发现,城不但高且厚实,对于不善争战,只善牧羊的以色列人而言,是难以攻克的;但事实上,他们攻下了西宏的一切城邑。
这一段经文记载以色列人攻击巴珊王噩的事迹,经文刻意记下巴珊王噩的魁梧体魄,从他的床是铁的,长约 4.5 米 ,宽 2 米 可见他的高大威武;但在耶和华手中,他的武力又有何用呢?终为以色列人所败。世人常看外表或审视环境,这等人反被称为精明之辈。以色列人却因神同在之故,面对强敌而不退缩,努力争战终而获得胜利。任何基督徒在信仰当中也会经历一些困难之事,诸如来自家庭、友侪、亲属批评你的信仰而带来压力;在以利益为争持对象的社会中持守公平和不贪求名利金钱;因信仰要放弃很多的自由,这一切都是影响我们信心的敌人,你有遇到过它们吗?你怎样闯过这些难关呢?
第 5 节再次形容那地的城邑都有坚固的高墙,即使拥有千军万马,可能也难于攻取。但因他们所信的神就无惧高墙坚城,六十多座的坚城转瞬便为他们所掳掠。神是信实的,祂早已应许要将流奶与蜜之地赐给以色列人,无奈他们的上一代对神没有信心,终而老死于不芜的旷野,堪为我们的鉴戒。深愿每一位属主的弟兄姊妹都不再畏惧坚固的高墙,敢于面对信仰的挑战与冲击,为主站立得稳;更为主向前跨越,夸耀主的大能。
思想 三十八年的流荡,使以色列人的不纯得以锻炼。在信仰的历程中,曾否因胜过困难而更认识神吗?
各尽其职(三 12 ~ 29 )
思想 有什么因素能使为数极多的以色列人团结一致,取得神所赐的土地?
以色列人的数目据保守估计约有二百万之众,单是他们行旅整齐,居左居右,或前或后,均有所依,就是这样的阵容,也不得不使诸王惊恐了。事实上,他们在其间是各尽其职的。
.尽职的摩西:他引领以色列人的四十年内,并没有因他们的顽梗而抛弃他们;虽然神因以色列人而惩罚摩西,使他不能踏足应许之地,只能遥观一遍( 26 ~ 28 );但摩西甘心顺服,因他甘愿与百姓同受刑罚,多可敬可佩服的领袖啊!今日,我们也当作尽职的领袖,无论有分于任何事奉的岗位,盼望我们都忠心、顺服,并爱每一个我们所服事的人。
.劝勉约书亚( 21 ~ 22 )。摩西的劝勉,重点乃神在以色列人历史中的作为,无论是引导、争战,神都显明祂的真实与可信。约书亚作为摩西的接棒人,在他的前路上也当学效摩西的忠心;更重要的,是他经验过神能力的同在,使他可以如摩西般忠于祂的托付。在每一个时代、时刻,神都不断的兴起领袖,人当紧记神的历史作为,并以之作为行事得力之所在。
.甘心争战的百姓( 18 ~ 20 )。吕便、迦得两支派及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已得河东二王之地为业,但他们能得到此地乃十二支派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他们也当竭力帮助其他支派得地为业,并与他们一同争战。这种协力同心的行动是作为团体一分子所当有的本分。今日我们也当以自己为天国的一分子,并有所承担;另一方面,也当以自己所属的教会为自己的家,竭力建设,承担责任。这是唯一能使教会更有力量各尽其职,并协力达成同一目标的途径。
祈祷 求主使我知道在教会中我有什么亏欠,并愿努力承担本分。──《新旧约辅读》
申命记 第三章 注释
1-29 继续复述历史
1-11
以色列人战败巴珊王噩,把他和他的全军都消灭了。
1「巴珊」:「肥沃」之意。巴珊位於基列之北,以产牛驰名。
4「亚珥歌伯」:本是巴珊境内的一区,此处代表全巴珊。
5「无城墙的乡村」:指那些素来平安稳妥的村庄(结38:11)。
8记下从西宏和噩二王的手里所夺来的土地,就是约但河东部一带。
9「西连」:乃黑门山的别称,西顿人曾在这山下开拓一个殖民地(士18:7)。
10「撒迦和以得来」:分别位於巴珊北面和南的边界(书13:11; 代上5:11),後者似为噩的首邑之一(见申1:4)。
11「床」:可能指棺木。
「以人肘为度」:即按照通常的尺寸来量度。
12-17 平均分配河东之地
摩西将约但河东所得的土地分配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但要他们日後协助其余各支派征服约但河以西的土地( 18-20)。
14「基述」、「玛迦」:在巴珊北部的小国。
17「亚拉巴」:见1:1注。
「基尼烈」:即加利利海。
「 斯迦」:或许就是死海东面那俯视盐海(死海)的尼波山(32:49; 34:1)。
18-29 发动进攻约但河西之土地
18-20
勉励二支派半动员参与约但河西之战(详情见民32章)。
21-22 勉励约书亚──接棒人。
这位显赫一时的军事领袖(出17:9),曾被称为摩西的帮手和摩西所拣选的一个人(参出24:13; 民11:28),现被神立为摩西
的接棒人乃众望所归的事(详情见民27:15-23)。
23-28 摩西的祷告
摩西所盼望的是能与以色列民一起进入应许之地,但他的要求被神拒绝,他只能遥望迦南美地。
26「因你们的缘故」:摩西发怒得罪神,乃由百姓激怒所引起(民20:1-13; 27:12-14); 另一方面 , 作为选民的领袖,他要和
他们共同承担背逆神的罪。
29「伯 珥」:即 珥的殿;以色列民曾在这里崇拜巴力偶像、行淫乱,陷入极大的罪中(参民25章)。
思想问题(第 3章)
1 摩西率领百姓赢得另一场战事,请留意他如何描述这次战迹,他将战功归与谁?
基督徒如在生活上结出属灵果子,应将荣耀归给谁?
2 二支派半已得河东地业,为何他们的壮丁还要过河与其他支派一起作战( 18)呢?
神要以色列民整体行动的心意,对今日教会的总动员有何启迪?
你对灵性上比你幼嫩的信徒有什麽责任呢?
3 神拣选约书亚接替摩西去领导百姓,又给了他什麽训练和鼓励呢?参 21-22节。
这给今日教会什麽提示呢?
4 「主耶和华」一词( 24)在申命记中只出现两次(另一处在9:26 ),都是摩西祈祷时对神的称呼,与亚伯拉罕对神的称呼相同(
见创 15:2, 8),显示他们与神关系密切。
你在祷告时是否与神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5 摩西在事奉中经历耶和华大能的作为,故认定 是独一的真神( 24)。
你若尝过神诸多的恩典,会否与摩西一样向神表明你的信念?
6 昔日摩西触怒神 (见民 20:12)
是因百姓的缘故,但摩西仍要接 受神的处分,不得过约但河;这事给今日信徒什麽警惕?
7 神拒绝摩西的祈求後,摩西怎样回应呢?
他有否自暴自弃?
申命记第三章
外约但的主权(三 1-17 )
从希实本再向前进,以色列人跟和巴珊小国发生冲突;显然的,这次并没有尝试避免冲突或有谈判的余地,因此,我们揣测,在希实本的那场战役已经震惊了它北边的邻邦,巴珊的统治者噩,决心要和以色列人作战。巴珊是另一个亚摩利人的王国,因此,而且无疑地认为以色列敌视所有的亚摩利人。无论如何,以色列在这场战役里也得了胜利,仇敌不仅被打败,更被完全消灭( 3 , 6 节)。
第二场胜利明显是特别值得记念的,原因有两个。主要的原因是它使得整个外约但河都落入以色列人手中;基列和巴珊( 10 节)的名称包括了从亚扪北边直到黑门山( 8 节)的整个地区,这一带至今还是一个主要的地理分界。另一个原因是被打败的王噩,异常高大的身驱所留给人的回忆。这个异常巨大的身躯可从一件骇人的博物馆陈列品中看出,这件珍品后来于亚扪人的首都拉巴出现( 11 节),拉巴就是现代的安曼。这件遗物,约 四米 长,一般都认为它不是一个‘铁床架’,而是玄武岩石棺( basalt
sarcophagus )──一种‘石头制的棺材’。显然的,像这样一件琐细的事并没有宗教教训的用意;它证明了这位圣经的作者对他国民已往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可引发出许多宗教的见解的兴趣。今天,我们中间许多人在参观博物馆或古代的纪念碑时,都会怀某种兴趣,但这常常是一种孤立的兴趣;可能一个阵亡的将士的纪念碑会使我们感激前一代人所作的牺牲。以色列人感激的是上帝,在他们看来,胜利完全是上帝所赐的,有时则是神迹一般。
让我们记得,这位说话者是摩西;十二至十七节中描述摩西已将最近征服的亚摩利人的领土,按照各支派排列好。一旦以色列人在整个‘应许之地’定居下来,大都分的支派的地区都位于约但河的西边,但流便和迦得却完全在约但河以东;而玛拿西则跨过了河,有半支派的土地在约但河以东( 12 节以下编者注:约但河以东即外约但,英文都用 Transjordan )。在本段里,以色列人在约但河以东的土地仔细地被绘制成图。摩西在以色列人进入巴勒斯坦本土前去世,但这里清楚表明,战胜亚摩利人以及编排支派的土地背后的权威是来自摩西:在约但河以东定居,乃是征服全地的象征。对于以色列人,重要的是他们征服的背后有摩西的权威,因为他不仅是他们的第一位民族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先知;换言之,是直接与上帝接触的人。这样,他们就有把握以色列人的组织当它发展时是有上帝的祝福在其中。
组织和结构对任何社会都非常重要;对基督的教会和对古代以色列一样重要。但有趣的是,新约中没有提供我们一个清楚的教会组织的蓝图;相反的,甚至‘使徒’这样重要的职称的定义也不清楚,而且有问题。在我们的教会任何宗派明确的组织背后,没有第二位摩西站在那里。但是,新约却指出,不断在动工的圣灵,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神圣指引。适应和愿意接纳新的环境,是真心承认上帝权威的教会的特征。
计划未来(三 18-29 )
这部分是本书历史前言的终结;事实上,它是一篇前瞻性的段落,想像已经完全征服巴勒斯坦和约书亚的领导(在摩西死后),同时它预示了摩西的去世;他将葬‘在伯毗珥对面的谷中’(三 29 ,参卅四 6 )。就叙述的顺序,申命记第三章直接连接卅四章,第卅四章一节直接承接三章廿九节;但是,本书的编排是将组成申命记主体内容的所有律法合并在一起,这些律法是从第四章开始。
十八至二十节讲到流便和迦得的勇士,他们刚刚得了他们支派在约但以东的地业,他们很可能放弃参加占领巴勒斯坦的主要战斗;他们拥有许多的牲畜( 19 节)需要继续看守;在此定居以及好好享受他们产业的吸引力必然很强烈。要记得以色列人是统一的,所有支派必须参与民族的战争。以色列是众支派的联盟,纷争和分裂永远是一种危险;这和美国南北战争面临的问题有些相似。力量总是隐藏在联合之中;派系的利害关系决不容许将国家的需要和责任弃置不顾。
对约书亚的指示( 21 节以下)概括在‘你不要怕’这句话里,在面临一场重要战役的前夕,这是极为自然而明智的信息,它决不是陈旧的和无意义的话,因为它建基在经验上,是最近胜利的经验。这胜利不是希望而是应许。而且,这信息是给历代的以色列人,因为他们将一直是一个小国,经常会受到较大的国家威胁。他们并非能赢得每战的胜利,决非如此。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钥句可在二十节中找到:上帝定意要让祂的子民 得享平安 。在上下文中,这句话方便地概括了胜利,保证和平,以及应许之地的定居,这地很快就要被称为‘以色列地’,不再是‘迦南地’。不论往后的年代和世纪里政治如何变迁,这地仍将是 他们 的土地,即使当他们被外国皇帝课以重税的时候,甚至在第六世纪当他们有许多人被掳而流放于巴比伦时,回归的路有一天也要向他们开启:以色列人的土地永远是他们的‘家园’。如希伯来书四章中所领会的,以色列人的这个‘安息’只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但是那不是申命记三章中的出发点。
最后,这一章为摩西的死作一个准备。以色列人极可能一直觉得,摩西的死不是时候,也不得其所;就好像许多英国学童觉得纳尔逊( Nelson ,英国海军大将,曾战胜拿破伦,但就在那次海战中殉职──编者注)在他达成最伟大胜利的前夕被杀害一样。这是长留在一个民族的记忆中,并且代代相传的故事。无论如何,这不是旧约仅有的一段讨论摩西去世,并强调这是上帝的决定的经文。民数记二十章二十节将摩西时机未到就先死,描写成是对他的一个惩罚;但这里却重说明它是对以色列人的惩罚( 26 节)。即使这样,以色列人也不会无人领导( 28 节)。不论他们怎样失败,上帝的子民决不会丧失祂的引导,祂的应许也不会取消。──《每日研经丛书》
申命记注释 四.决定河东的分地(三)
三1~11 巴珊王噩有六十座城,这些城都有坚固的高墙,有门有闩,此外还有许多无城墙的乡村。耶和华我们的神也把这些敌人交在他子民的手中。噩是一个利乏音人(巨人),他巨大的铁床长九肘,宽四肘(约十三至十四英尺乘六英尺)。这床约四米长,谭普信认为这床是他最后安寝的地方,而不是他常用的床:“他死后被葬于用玄武岩造成的巨大石棺(字义为“床架”,“安寝的地方”),玄武岩因其颜色而被称为铁……根据这里的记载。这石棺在撰写申命记的时候,可见于拉巴亚扪(今天的安曼)。”
以色列人面对巴珊王噩训练有素的军队,本难得胜,但是终于打败了敌人,因为神为他们争战。不管遭遇什么困难,神都能帮助他的子民;不管困难障碍多大,总要记住,神永远作王,一定会成全他的应许。
三12~20 约但河东被征服的地分给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12~17节)。摩西吩咐他们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他们的弟兄前面过去,协助他们征服约但河西之地。其后他们可以返回自己为业之地,他们的妻子、孩子、牲畜,和他们所占据的各城那里去。
三21~29 因为约书亚要领百姓进入应许之地,与顽固的邪恶势力争战。所以摩西吩咐约书亚要记得过往的胜利,并相信神为他带来将来的胜利(21,22节),因着神为他们争战,他必全然得胜。但耶和华因摩西在处理以色列民的事上不听吩咐而向他发怒,不允许他过约但河那边去。然而,他却让他在毗斯迦山顶上,从每一个方向观看应许之地(23~29节)。
最后,这一章为摩西的死作一个准备。以色列人可能一直觉得,摩西的死不是时候,也不得其所。但无论如何,这不是旧约仅有的一段讨论摩西去世,并强调这是上帝的决定的经文。民数记二十章二十节将摩西时机未到就先死,描写成是对他的一个惩罚;但这里却说明这是对以色列人的惩罚(26节)。即使这样,以色列人也不会无人领导(28节)。不论他们怎样失败,上帝的子民决不会丧失他的引导,他的应许也不会取消。
申 命 记 3:22
那 为 你 争 战 的, 是 耶 和 华 你 的 神: 以 色 列 人 面 对 强 大 的 仇 敌,无 法 凭 着 自 己 的 力 量 得 胜。 以 色 列 人 自 然 会 害 怕 战 败 的 可 怕 后 果, 但 是 仰 望 神 是 他 们 得 胜 的 惟 一 途 径 ( 参 2~ 3 节; 1:30 ; 2:24~
25, 31, 33, 36 ; 20:4) 。 当 忠 心 委 身 于 神 的 信 徒 面 对 无 法 克 服 的 困 难 和 强 大 的 敌 对 势 力 时, 神 同 样 应 允 要 与 他 们 同 在, 赐 给 他 们 足 够 的 力 量 成 就 他 的 旨 意 ( 参 太 6:30 注;腓 4:6~ 7 注 ) 。
3:25
申命记
注释
三 1-11 噩的战败
以色列人继续向北方进发,并与另一个亚摩利王──巴珊王噩──争战。同样地,他们得到了迅速和完全的胜利( 3-4 、 6 节)。我们现已熟悉本书的主要信息,就是耶和华已把胜利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他们只需要按着祂的话去行( 2 节)。
巴珊地(亚珥歌伯, 4 节,必是其中一部分)位于约但河东北部,加利利海(「基尼烈」, 17 节)以东。以得来位于较东面,在雅穆河上。战败西宏后,以色列人也取得巴珊以南的基列。两处土地都是肥沃(参摩四 1 ,那里巴珊代表富裕)和具战略性的(现在以色列人不用担心他们进攻约但河西之地时,会从后受袭)。现在以色列人取得的土地总面积也很大,从流进死海的亚嫩河,一直伸展至叙利亚边境的黑门山( 8 节)。
经文谈及噩的铁床( 11 节)是暗示他在本地有大名声。这也指出了他国中之技术的发展。这铁床结果被放在亚扪的博物馆,正表示噩和他伟大的事迹都已经成为过去。
三 12-17 占领那地
分地的工作在主要的征战后,落在乔舒亚身上(书十二至二十二;书十二 1-6 再次简略地交代了本段的细节)。然而,分地在这里已开始了。流便和迦得两支派是雅各布两个儿子的后裔(创二十九 32 ,三十 11 )。约瑟这个大支派再分为两支派,按约瑟两个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来命名(参创四十八 8-16 )。而在分地上,玛拿西又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取得约但河东之地,而另一部分则分得约但河西之地(书十七 7-18 )。
以色列人在该地实际定居后,其部分地区开始叫人想起某些家族的群集( 14-15 节),那是由于他们在征服这地时所扮演的角色或担当的任务(参民三十二 39-42 )。后来,玛吉成了玛拿西的代表(士五 14 )。
附注
这里的「亚拉巴」( 17 节)指约但河谷(比较二 8 之注释)。「基尼烈」是加利利海,而「亚拉巴海」或「盐海」,就是死海。
三 18-22 继续征战
摩西现在向那些刚分得自己土地的支派说话( 18-20 节)。他提醒他们说,在征服整片应许地的工作结束之前,他们的任务尚未完成。在神的子民里,没有人可以只顾自己的利益;这是作为「弟兄」( 18 节)的真义。征服应许地的目标是全体以色列民都「得享平安」( 20 节;参十二 9 )。这是指平平安安地活在一片土地上,并且所有需要都得着满足。约但河东各支派的妇女和孩童现在得以定居在自己的城中;然而,全以色列中的勇士则要在全民都赢得这祝福后,才可以返回本地定居。历史显示他们并非常常都能尽此责任(士五 15 下 -17 上)。
摩西向乔舒亚说的话( 21-22 节),也谈到继续这项任务的需要。正如耶和华直至此刻仍信实不变,祂在未来的任务上,也会这样帮助以色列人,纵使未来所遇到的困难可能更大。
三 23-29 摩西与乔舒亚
就在应许地的边缘(进入应许地是摩西毕生的目标),摩西鼓起勇气,尽管神已跟他谈及此事,仍向神表达他盼望踏在这片土地上(一 37 )。在申命记中,我们的焦点多半不在摩西身上,纵然他常常出现。这是他忠于神的事奉的标志──他大可称自己为神的「仆人」( 24 节)。我们在这里可以瞥见摩西的为人。
他的祷告显出他与神的关系是何等亲密,纵然他是祈求一件已被神拒绝的事。这祷告是一个敬拜;摩西深信神作事的方法是没有别的神能作的( 24 节),因为他在出埃及时,并在约但河东看见了神的作为,得着了证据。(他这句话并非说别的神确实存在;他的问题只是一种修辞形式。)神的答案像先前一样( 26 节);摩西也带着不信的罪,与那在旷野飘流的世代相同(参一 37 之注释)。他从毘斯迦山眺望应许地必已得着满足;毘斯迦是接近死海北端的一座高山( 27 节)。摩西所登的山,在三十四章 1 节更准确地称为尼波山。
三1~11. 击败噩王。1~3. 这几节经文,几乎逐字重复了民数记二十一33~35。惟一的分别是,民数记用「他们」,这里用「我们」而已。巴珊是加利利北面和东北面的地区,主要是森林地带,又以草原和高山闻名。今日在这里居住的,是得如瑟人(Druze)。 4、5. 这些城巿有坚固的高墙,证明此地已有都巿生活。这个地区和整个约但河东一样,主前十五至二十世纪之间,曾被亚摩利人摧残。它复原的经过,也十分复杂。以后几百年间,亚摩利人可能开始定居,都巿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亚摩利人西宏和噩,显然便是当年侵略者的后代186。我们只能推想亚珥歌伯的地点,然而这里的记载,显示出这个区域有很多城镇。这些城镇一部分筑有城墙,其他的则没有城墙保护(参︰王上四13)。
6、7. 以色列人对噩王和他的城巿,也执行了「当灭之物」的条例,和他们在西宏的首都希实本所作的一样(参二34、35)。但这次一切的牲畜和城中的财物,都不需毁灭。
8~10. 这几节经文总括了以色列人征服的范围。这里提到黑门山有几个名字。西连是西顿或迦南语文的名字,诗篇二十九6曾经用过。而亚摩利名字示尼珥,则在历代志上五23、雅歌四8、以西结书二十七5出现。前两段经文表示黑门和示尼珥并非完全同义。黑门可能是指有积雪的那座高峰,示尼珥则是北面的安替黎巴嫩山脉(Anti-Lebanon Range)。在整场战役之中,以色列人夺取了平原各城、基列全地、巴珊全地。其中的平原(misor),是指后来成为流便属地的摩押高原(书十三9、16、17、21;耶四十八8、21)。
11. 这里记载了噩王一段史料︰他是利乏音族的最后一人(参二10~12)。所以,严格来说,他是本地原居民的后代,并非亚摩利人(参二11、20)。他死后葬在一个巨大的的石椁(原文直译为「休息之处」,和合本作「床」)中。石椁实为玄武岩(basalt)所制,因为是黑色的缘故,称为铁造。在腓尼基也发掘到类似的大型石椁,如亚希兰(Ahiram)和以实门沙(Eshmunzar)的石椁等。申命记成书时,这石椁存放在亚扪的拉巴城,也就是今日约旦的首都安曼。石椁以人肘(即「普通肘」)量度,长九肘、宽四肘,换算起来,是十三至十四尺乘六尺。
iv. 征服之地的分配(三12~17)
神容许摩西亲眼看见以色列人开始得地为业,又让他负责第一次的分地(参︰民三十二;书十三)。流便和迦得两支派,分得了西宏的领土,亚嫩河和雅博河之间的土地;而以玛吉一族为主的玛拿西支派,则得到了雅博河以北的疆土。这可能是个理想化了的分地计划,因为在初步胜利之后,无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逐步的占领187。
12. 有关亚嫩谷边的亚罗珥的讨论,请看二章36节的注释。根据摩押王米沙(王下三4)在摩押石碑上的记载188,到了主前九世纪,迦得人依然是此地可辨认的民族之一。基列地分为两部分,从希实本到雅博河是南基列,雅博河和雅穆河(Yarmuk River)之间的是北基列。
13~15. 给了玛拿西半支派的,是北基列和全部的巴珊。这些都是噩王的领土,又称为亚珥歌伯全地。分得这个区域的,是玛拿西支派的睚珥族。玛吉族是玛拿西支派的另一族,他们驱逐了亚摩利人,得了基列地(民三十二39)。
16. 流便和迦得的领土是在南方。南界是亚嫩谷的谷底,东界是雅博河由北往南流的一段;这段的雅博河,位于约但河东二十五至三十哩。
17. 这一节所形容的,似乎是整个约但河东领土的西界。它包括了由盐海(死海)到基尼烈一段的亚拉巴。基尼烈在加利利海的西岸,加利利海又称基尼烈海。有关亚拉巴的意思,请看一章1、5、7节注释。申命记形容死海在毘斯迦山根(参四49,三十四1;民二十一20,二十三14);摩西就在毘斯迦山顶观看应许之地(三27)。另一个的看法,认为本节所指的,只是迦得支派的领土(参12、16、17节;书十三24~28)。民数记、申命记、约书亚记对于各支派领土的形容,不容易协调。这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对各段经文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而已。
v. 预备进侵巴勒斯坦(三18~29)
两支派半的人在所得之地安居之前,必须帮助同胞,占领约但河西之地。他们的份,神已经赐给他们了,但在全国都能安息之前,他们不能自私地享受所得。圣经一个重要的教训,是他们无论在甚么事上,都必须在耶和华神的领导下,全国团结一致。
18~20. 和同胞一同渡过约但河的勇士,都要留下妻儿和牲畜(民三十二)。至于他们怎能保证妻儿牲畜的安全,其中一个答案是,不是所有的男丁都要过去,年纪在二十岁以下,或在一定岁数以上的,都可以留下。此外,可能还有其他免役的条件(二十5~8)。另一方面,亚摩利人刚刚受到重创,短期之内也不会生事。然而,本节的重点却在宗教方面;它的教训是全民团结。我们不能知道他们实行摩西的指示,彻底到甚么程度。但这总是一个重要的教训。
21、22. 另一场的战役,已经证明约书亚作军事领袖的才能(出十七9~13)。这里提醒他,神在约但河东所施的拯救,又应许在约但河西,也要同样帮助他们。这个行动的特征,必须是信靠而非恐惧。因为耶和华他们圣战的元帅,会为祂子民争战。
23~29. 摩西的祷告。摩西在这个动人的对话中,称神为主耶和华,他求神容许他进入应许之地。摩西和撒母耳,是旧约两位最伟大的代求者(参︰耶十五1)。
23~25. 恳求这个动词,语气十分之重;包含了「乞怜」、「哀求」、「呼吁」的意思,有深厚的感情。神对祂子民成就应许的大能大力,摩西仅仅体会其万一。天上地下,没有神能施行这样的大能。摩西深深的切望,求神容许他渡过约但河,亲见这个在他领导下开始的旅程(出三10),如何圆满结束。但这却不是神的计划。和耶利米一样,神要求摩西凭信心接受祂成全大计的方法。
26、27. 因你们的缘故(lmaankem)这句话,需要一些解释。部分解经家认为摩西代受人民的苦难︰他代替他们,死在应许之地以外189。虽然摩西也许因为以色列人的悖逆而心中受苦,他自己也的确得罪了耶和华(三十二51;民二十12)。以色列人无疑是激怒了他,但他也总得因自己的行为,受神审判。作为人民的领袖,他要为自己的罪受苦。实际上,违抗神的人,都已担负自己的罪,在旷野倒毙了──摩西并没有代他们死。介词 lmaan 可以译作「因为」、「为了……的缘故」、「因……的理由」。毫无疑问地说这个词有「代替」的意思,是站不住脚的。反之,它最经常的用法,显然是「因为」。故此,这句话最合理的解释,是以色列犯罪,导致摩西也犯了罪,他因此受神审判。每个时代的领袖,都有责任尽忠遵行神的律法;别人的所作所为,无论是何等具煽动性,都不能成为他犯罪的理由。神对他恳求的答覆,是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虽然如此,摩西仍然可以因为从毘斯迦山顶得见应许之地,稍得安慰。
从摩西谦卑的祈祷,和神斩钉截铁的答覆,可以看见神和人之间深摰的契通。这样紧密的交通,整本圣经中也甚为罕见。先知耶利米是另一个例子;而耶稣基督,自然和神最是亲近。祂和父神的旨意为一,所以才能说出︰「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二十二42)这句话。只有和神有深入交通的人,才能这样说。
摩西的死,到三十四章才发生。整本的申命记,就象是镶嵌在他死亡的宣告和成就之间一样。在某方面来说,这卷书正是以色列伟大的赐律者摩西属灵的遗嘱。
28. 摩西即将来临的死亡,成为指定约书亚为承继人的机会。以色列会奉耶和华的名得胜,但他们的领导人,却是深信「神开始了善工,必能成就」的约书亚(21、28节;参一38,三十一7~8、14、23;民二十七18~23)。
29. 摩西言行的最后一幕,在伯毘珥附近发生(参四46)。这个地方在毘斯迦山附近,确实地点已不可考。流下约但平原的,有几条溪水,伯毘珥可能就在其中一个河谷中(民二十二1)。
申命记
申命记第三章
3:1 本节至3节所记以色列人与巴珊王噩作战的事见《民数记》21:33-35。巴珊在吉列地北,水草茂盛,又富林产(赛2:13;结27:6;摩4:1;弥7:14等)。“以得来”:参1:4注。
3:4 亚珥歌伯就是巴珊,原指巴珊地的一区(王上4:13)。从《王上》4:13所记,这60座城都是有城墙的大城,还有许多乡村(5节),其地人口必甚多。
3:6 “都毁灭了”:参2:34;7:2注。在为神而作的圣战中,须把敌方连人带物全都摧毁。不能毁灭之物,例如金、银等,则予保留,归神为圣(参书6:16-19)。有时掳得的牲畜等,也分给百姓(参书8:1-2)。
3:8
征讨西宏与噩二王所得到的土地,南迄亚嫩河谷,北达黑门山。黑门山位于巴勒斯坦东北,山脉连绵30公里,山顶终年积雪。黑门山、西连、示尼珥和西云山(4:48),可能都是同一山脉的著名山岭(参代上5:23)。其中黑门山峰高三千公尺,为黎巴嫩境内最壮观的一座大山。
3:10 参2:36注。“平原的各城”北起基列,南到亚嫩河。基列在约旦河东岸,土地广阔;雅博河流经其间,一分为二。12节“基列山地的一半”当指此而言。撒迦位置不详,或在巴珊最北端(参书13:11)。以得来在巴珊的南部。
3:11 “利乏音人”参2:11注。这种传奇性的巨人原只剩下巴珊王噩,可是连他也死了。“床”可指“棺椁”,乃一个人最后安息的地方。拉巴是亚扪人的首邑,即今约旦首都亚曼。“人肘”指当时通用的量度单位。“长九肘宽四肘”:约等于今天4公尺长1.8公尺宽。
3:12 本节至20节的记事可参《民数记》32章和34:13-15及注。
从本节到本章尾可分为三段,都以“那时”开始。第一段为12-17节,讲述所得土地如何分配给了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第二段为18-22节,讲摩西吩咐得到土地的二个半支派的勇士须与其他支派一同渡河,得到全迦南后才可回来。第三段为23-28节,记摩西登毗斯迦山顶远眺应许美地,和派约书亚继承他带领百姓。29节为结语。
“基列山地的一半”,参10节注。
3:14 基述和玛迦都是位于巴珊北部的小邦。基述在加利利海东岸,玛迦在基述之北。到大卫王时代仍为一个独立国(撒下3:3;10:6)。
3:15 玛吉是约瑟之子玛拿西的长子,也是基列人的祖先(书17:1)。
3:17 “基尼烈”为拿弗他利支派所得的一个城,位于加利利海西北岸(加利利海在旧约时代叫做基尼烈湖,见民34:11)。盐海即死海,旧约中无“死海”之名,主后第一或第二世纪,始名“死海”。“毗斯迦”乃摩西所登远望迦南之山峰,在死海东边摩押平原的尼波山上(34:1)。
3:20 “约旦河那边”指约旦河西的迦南地(25节;11:30)。以色列人到了迦南之后,在新土上安顿,无仇敌扰害、没有强国的压迫与内乱,也免于流浪、饥馑和瘟疫,“得享平安”(参12:9-10;25:19)。
3:23 摩西曾恳求神让他进入迦南,好看见神大能作为的完全彰显。但他身为领袖,虽然自己无辜,也应为百姓背叛之罪同受惩罚(1:26)。他所求的未获允准(26节)。只可以上到毗斯迦山顶,象当年亚伯拉罕一样,远眺那美地却不能进入(27节;创13:14)。
3:28 神要摩西把领导权交付约书亚。这位年青一代的新领袖要负起两个责任:1,征服新土(带领这百姓过河);2,把土地分配给百姓(“承受你所要观看之地”)。
3:29 “伯毗珥”的意思是“毗珥的居所”,可能就是以色列人曾拜过巴力毗珥的地方(参民23:28;25:3)。以色列人曾在这里和迦南偶像首次接触而犯罪受罚,现在,伯毗珥“对面的谷中”成了以民走向光明新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