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十四章
第 14 章
耶 14-15 章 > 干旱之灾不能阻止神的话语沛临……
14-15 章 这两章经文以神将降旱灾于犹大、并且不听他们求雨的祷告作为开始,然后描述耶利米预言的未来审判的情景。
耶 14:1-22> 人虽会在困境之际呼天,然而也有仰天不应的时刻,是否因为人心还欠缺什么?
14:1-22 旱灾是神审判犹大人所降的破坏性严重的灾难。犹大人面对这场灾难,也是到走投无路时才求神帮助。但是,他们只想得到拯救,却不肯悔改离罪。所以,神不垂听他们的祷告,连耶利米代求也于事无补。他们惟一的盼望就是悔改离罪,归向耶和华。
耶 14:14> 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扮演先知的江湖术士?他们的受欢迎反映了什么?
14:14 为什么假先知可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呢?因为这些“先知”懂得投人所好,专说人们爱听的话,以此博取名誉和金钱,却引诱百姓离开神。如果我们助长假先知、假教师,我们就与他们一样罪大恶极。
耶 14:19-22> 先知为百姓祈求雨水,神会允诺先知的代祷吗?为什么?
14:19-22 耶利米为百姓代祷,求问神犹大百姓悔改后祂会否施行拯救,神表示不会,因为犹大人毫无诚意、作恶多端,而且冥顽不灵。他们虽知道神愿意赐福,也知道当怎样做才能蒙福,可是他们只想得到福分,却不愿尽自己的本分。我们做错事的时候,表示懊悔容易,利用表面的懊悔博取好处更容易。然而,最重要的是立刻停止犯罪。神赦免一切真诚悔改的人,但祂必定严厉惩罚假冒为善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十四章
为主名的缘故(十四 1 ~ 22 )
这一章主要记述耶利米和神的对话。作者在首六节所描述旱灾的惨况,是引动他哀求神的起因。
“干旱之灾”的原文用的是一个加强语气的众数,意谓多个接踵而来或一个大而持久的旱灾,这显然是神对人的惩罚。但以色列人虽知旱灾会带来悲惨的后果,仍是顽梗不回转。
耶利米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有如刀割。一方面他知道只要百姓肯悔改归回神,神定会宽恕他们,免他们于灾难。可惜,百姓似是听而不闻,仍沉迷于敬拜偶像及作他们喜好的事!另一方面,他实在爱这百姓,不忍目睹他们受苦难,遭神的烈怒所烧尽。在这两难之间,于极复杂的心情下,他向神发出呼求。
耶利米极希望神回心转意,所以在他的祈祷中,他强调:“为名的缘故”( 7 、 21 )、“名下的人”( 9 )。他知道自己的同胞犯罪,应该得到惩治。但毕竟他们都是耶和华所拣选的百姓,他们若然遭祸,岂不是有辱神的声誉,并为外邦人所耻笑?所以,耶利米祈求神三思。一方面为祂的名,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以色列人是祂的百姓。而在这祈求中,耶利米也同时提醒神“不要背了与我们所立的约”( 21 )。这亦是强而有力的恳求。
可惜,以上一切的理由都不能改变神的意向,因为百姓实在令神太伤心和忿怒,祂定要追讨他们的罪孽。所以,祂再一次吩咐耶利米不要为百姓祈求。
祈祷 主啊,不要让我干犯,以致不听我的祈祷。 ──《新旧约辅读》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 第十四章 注释
14:1-16:21 刀剑饥荒的审判
1-6 犹大苦旱的景象
旱灾是神对罪的一种审判方式(参申 11:13-17;
28-23-24),这次由於
灾情惨重,人畜遭殃,首当其冲的是农夫( 4)和野生的动物(5-6)。
2 「城门」:代表城市。
「披上黑衣」:原文作「黑」,或可解作「哀悼」。
「坐在地上」:或作「为了那地」。
全句可译作「他们为那地哀悼」。
3
「抱头」:即「蒙头」,代表羞和悲伤(参撒下15:30; 斯6:12
)。
5
形容旱灾时寸草不生,母鹿缺乏饲料,虽然产下小鹿,没有奶
去喂养它。
6
「净光的高处」:指光秃荒芜的山顶。
「喘气」:形容狗乾渴时用力呼吸,以吸取空气中之水分。
「失明」:原文作「完结」,大概是指双目呆滞或模糊,是形
容死亡临近或愿望不遂时的情景(参诗69:3; 哀4:17)。
7-9 先知百姓认罪代求
7
先知把自己与犯罪的百姓认同。
「名」:代表名声及荣耀,或指神怜悯和信实的属性。
(参本章21)
「行事」:即「有所行动」。
8-9
先知问神为何好像过路客般缺乏对国家的承担,以致漠视以色
列的苦难,或意像无能的勇士任凭 的百姓遭蹂 。
(参诗44:23-24)
「称为你名下」:即属於耶和华。
10-12
神拒绝先知的求情,因为百姓只知献祭祈祷,但不肯悔改。
10
「妄行」:指百姓到处敬拜偶像,或指以色列屡次与外邦结盟。
12
「他们禁食的时候」:原文或译作「他们虽然禁食」。
「刀剑、饥荒、瘟疫」:都是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参21:7)。
以色列人在战场中会被敌人所杀,被困在城中的会因饥饿而死
(见本章18);这两等人的尸首同时亦引起瘟疫。
13 先知再向神求情
先知转以百姓受假先知欺哄为理由,再力争恩赦。
14
「虚无的事」:或作「无益的话」,或指无用的偶像。
(参哈2:18)
14-18
神宣告欺骗者与受骗者都要一同受罚
16
「无人葬埋」:见耶7:32-33注。
18 「在国中 ......
知识」:或作「往他们所不认识之地」,指以色
列被掳到巴比伦。另有学者则认为「往来」应译成「作买卖」
(参创34:10,
21; 42:34),「知识」则解作「休息」。
19-22 先知的悲哀与呼吁
这是先知代求的高潮,除了再为百姓认罪外,更呼吁神勿废弃 与以
色列所立的约,以色列仍企盼等候神的拯救。
21 「名」:见本章7注。
「荣耀的宝座」:指在耶路撒冷的圣所(参耶3:17; 17:12)。
22
此节乃针对迦南人的神话,他们相信雨水是巴力所赐的。
「天」: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指与天象有关的假神。
(参申4:19;
17:3; 王下21:3; 23:5; 耶8:2)。
思想问题(第 13, 14章)
1 试从 13章把以色列人原先的荣耀与要临的羞辱作个对比。
今日教会与个别信徒有否类似情形?
2 耶和华既然满有慈爱,为何屡次叫耶利米不要再为 的选民祈祷?
参 7:16; 11:14;
14:11。
神怎样才会答允我们的祷告?参 13:15-17。
3 试分析耶利米在 14章的祈祷。
讲道材料
耶利米书第十四章
国家的危机(十四 1-16 )
每个国家都有其本国的时机,在其中庆祝它所视为对其生存极其重要的事情,不论是红场上的劳动节阅兵,美国独立纪念日,或严肃的纪念聚会都是如此。这些时机总附带有许多传统的习尚。有些事情要宣讲要做──例如在休战纪念日要静默两分钟──而且只要那个 体仍保持其本体,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一日为何要这样庆祝。这种情形在古时的以色列也没有什么不同。它有重大的国家纪念日,就是逾越节,这时百姓记念耶和华怎样拯 救他们脱离埃及的奴役,并使他们作祂的子民,再一次体验那种经历。在国家遭遇严重危机之情况时也是如此,而且在回忆这种危机的那些日子里, 体会聚集在耶路撒冷圣殿的院子里,共同分受我们所谓体的哀悼。
在诗篇中这种 体的哀悼有几个很好的例子,其中有第四十四和七十四篇。这样的哀悼有一些反覆出现之共通的特色:
( 1 )它们都描述 体生活在危机中的情况──它可能是军事上失利,饥荒或久旱;
( 2 )它们表达百姓对这种危机的反应,时常藉 困惑、内心极感痛苦的疑问:‘何故?’或‘耶和华阿,到何时?’表达出来;
( 3 )它们很常以向上帝的恳求作结,祂既在过去证明祂的大能和恩典,现在就做些事以解救目前绝望的情况。
久旱同样是旧约时代的一种危机。它今日在世上对那些落后国家的人民来说仍然是如此,这是我们在电视荧幕经常见到的令人悲伤的情景了,那令人窒息的风沙,将饿死儿童瘦弱如柴的四肢和膨胀的肚腹。十四章一至九节是一篇 体的哀悼诗,百姓发现自己在一至六节生动地描述之久旱的酷虐钳制下──寻水徒劳无功,农夫放弃无效的挣扎,家畜和野兽都目光呆滞、奄奄一息。百姓简短地承认他们的罪,并且急切地转向耶和华。祂为什么明明地抛弃了祂的百姓;为什么祂似乎无能力做任 何事情去帮助他们呢?他们求告祂再次证明他们是祂的百姓而且祂在他们中间看顾他们(第 7-9 节)。在许多得不到解答的问题之中,他们无处求助,只好求助上帝。
在这种国家哀悼的情况中,有时一个祭司或圣殿中的先知奉上帝的名对百姓讲说保证的话(请参诗六十 6-8 )。在第十节我们听到一句这样的话,但它不是一句保证的话;它是一句证实上帝拒绝百姓的话。已没有希望时仍坚持有希望乃是最令人心痛的愚弄。因此这久旱不只引起 体的哀悼;也是主的话再次临到耶利米的特殊时机(十四 1 ),证实祂审判的信息。
现在我们在这里必须认真设法面对一个困难。我们并不看我们今日的世界;并不想如久旱之自然界大灾祸为上帝对有罪之人的审判。我们立即的反应是能怎样藉 像红十字会或基督教救济会( Christian Aid )或乐施会( Oxfam )的国际性机构加以救助。然而旧约并不作这种想法(请参摩四 6-10 和耶四 23-26 的注解──先知的极大痛苦 )。不论我们何等渴想谈到我们人类的存在与我们自然环境的密切连结,这与旧约的态度相距还远。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但要注意一件事,耶利米传的审判信息不是来自久旱,也不是久旱使他确信 体的败坏。他在久旱中发现他因其他理由而确信之事得以证实。久旱是警告的记号,应可使到百姓对自己作长久而且严格的省察;而且警告被忽视,正如阿摩司书四章六节及以下各节强调的,便引致悲剧的后果。
真道与妄言( 11-16 节)
给这篇 体的哀悼辞加上一段散文的附录,这附录提到第十节所论审判的忧郁主题,并再次用它强调真假先知之间的区别。我们第三次听见耶和华对耶利米说,不要为这百姓祈祷(请比较七 16 ;十一 14 ),当然是不为他们的‘好处’、他们的顺利、他们的幸福(希伯来文为 tovah )祈祷。他们展望的唯一件事是那可怖的、伴随古代世界战争的三组合──刀剑、饥荒、瘟疫。但耶利米抗议说,有不少先知向百姓保证这样的灾难不会发生,保证他们的前途有持久的和平( shalom 。请参六 14 的注解──警钟为谁而鸣 )。耶和华在回答时明确地否定祂与这样的先知有任何关系。他们言之无物,所提供的乃出自他们自己歪曲的心意;他们所见的异象是虚假,他们对有关将来的想法是毫无价值的。这是对这样的先知之评价,我们在廿三章九至四十节的讨论中将更详尽的看这一点,而且当我们来到那段经文时,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书
叁.耶利米的个人经历(一一~一九)
三. 耶利米为旱灾代祷( 一四~ 一五)
一四 1 ~ 6 第十四至三十九章的信息是在耶路撒冷陷落前宣讲的。犹大遭受严重的干旱和饥荒。
这时候发生旱灾,意义极其深远。这是巴勒斯坦之约(申二八 23,24 )中所预言的征兆之一,并且在亚哈统治期间(王上一七 1 及下)已应验了一部分。这征兆之後,纵然隔了一段长时间,北国被亚述吞灭了;因此,犹大应视之为最严峻的警告。
一四 7 ~ 16 先知为百姓认罪,恳求宽容,但耶和华说不再赦免,百姓要因刀剑、饥荒和瘟疫而被灭绝。假先知保证国家安全,但他们是在说谎,也要随着听他们说预言的百姓一同灭绝。神命令耶利米为犹大城市和市郊被毁的荒凉哀哭。
一四 17 ~ 22 他继续为百姓恳求耶和华,这让我们想起亚伯拉罕(创一八 2
耶利米书简介 14:1
论 到 干 旱 之 灾: 本
章 讲 到 了 干 旱 临 到 民 众 和 全 地 的 可 怕 后 果。 犹 大 悖 逆 神 和 神 的 圣 约, 所 以 神 将 使 犹 大 在 她 最 后
几 年 中 遭 遇 到 自 然 灾 害 的 攻 击 ( 比 较 利 26:18~19 ;申 28:22~24) 。 民 众 离 弃 了 神 —— 他
们 属 灵 的 活 水 泉 源 (2:13) , 如 今 连 生 活 用 水 都 断 绝 了。
14:7
7~12 我 们
的 罪 孽, 虽 然 作 见 证 告 我 们: 虽
然 百 姓 呼 求 神 降 雨, 但 是 神 却 拒 绝 垂 听 他 们 的 祷 告, 以 此 证 实 百 姓 因 犯 罪 而 必 须 承 受 审 判。 任 何
不 断 陷 在 罪 中 的 人 都 应 当 明 白, 时 候 将 到, 神 将 不 再 垂 听 他 们 的 祷 告, 却 要 使 他 们 为 自 己 的 罪 而
受 到 应 有 的 刑 罚。
14:14
那 些 先 知 …… 说
假 预 言: 神
子 民 应 当 警 惕 他 们 中 间 可 能 出 现 的 假 先 知。 这 些 先 知 说 假 预 言, 却 谎 称 自 己 从 神 得 到 了 异 象。 基
于 这 个 原 因, 我 们 必 须 根 据 圣 经 的 原 则 察 验 所 有 作 先 知 讲 道 的 人 ( 参
林 前 14:29 注 ;参 “ 假 师 傅 ” 一 文 ) 。
14:17 愿
我 眼 泪 汪 汪: 耶
耶利米书
注释
十四 1 至十五 21 饥荒、刀剑,和瘟疫
十四 1-10 荒旱
在古以色列时代,水源的供应是一件要务。从山岩中凿出并填好衬层的巨大池子( 3 节),雨季时可以用来盛载雨水和歇止山洪,在荒旱的时候便作解灾之用(二 13 提及的「破裂的池子」是因为内侧的衬层已破坏的缘故)。这次的荒旱明显地十分的严重,并蔓延甚广。这种灾害带来的困苦( 4-6 节),在今天不幸地仍屡见不鲜。
由于水源对生命是那么的重要,它的供应也代表了一种圣约的福祉,反之便是一个极大的咒诅(申二十八 12 、 24 )。一般来说,旱灾可能被看为是一种自然灾难,但从犹大与神立约的关系上看,此事却视为神对他们的刑罚。这旱灾的准确日期不详,它大概是接近巴比伦入侵的时期,因为第 12 节同时提及饥荒和刀剑。
描述荒旱后,紧接着是悔罪和向耶和华的呼求,正如诗篇中的一些所谓「哀求诗」(例如诗十 1 )。耶和华应该采取行动以显出祂的能力( 7 节);自从出埃及以来,祂一直是以色列人的救主,并且最后更称为以色列的神(十四 8 )。这祈祷可能是耶利米为他的百姓代求,神严苛的回答( 10 节),正与祂禁止耶利米为百姓祷告的命令相符(参百姓们于三 22-25 的虚假认罪)。
「这百姓」一词是对上文第 9 节的驳斥,神故意不称他们为「我的百姓」(九 7 )。
十四 11-22 祈求已太迟!
禁止祈祷的命令( 11 节;参七 16 ,十一 14 )在上下文中,表示现今的饥荒和其它审判不会被撤回。
反之,第 11-16 节的图画更被扩大为刀剑、饥荒和瘟疫,这三重灾难包含了人类困苦的全面情况。申命记二十八章 15 至 68 节所记载的咒诅基本上是这些灾害的不同说法。
显然有一些先知随便地对百姓保证,说他们的苦难不是出于圣约的咒诅。单凭先知的职分(比较王上二十二 5-8 )并不保证他拥有神的说话(王上二十二 24 )!如果神没有给予信息,人却罔称自己有权柄说预言,这是极严重的罪。假先知会使百姓与他们一同灭亡( 15 下 -16 节)。
第 17-18 节两次藉耶利米的口和经验表达耶和华的痛苦。虽然祂亲自审判他们,但耶和华对百姓的苦痛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祂与犹大同哀哭( 1 节;参九 1 )。
耶利米书第十四章
十四 1 ~ 22. 旱灾中的代求与回应
这段神和耶利米的对话,以诗歌和散文穿插写成。其中先知为犹大迫切代求,并试着开脱她的罪行。
1 ~ 6. 巴勒斯坦发生了几次旱灾,旱灾加上饥荒便使得西乃之约中的咒诅成为事实(参:申二十八 23 、 24 节)。这段经文描述的可能是一次为时甚久的旱灾,或是一连串短暂但严重的旱灾,以及之后惨重的灾情。这次旱象影响全地,因此也预示了未来全面的毁灭。人们纷纷抱头哀悼(参:撒下十五 30 )。一切农作物的耕种均已停止,而有些动物则因没有食物,抛弃了自己的幼儿。这样的旱象已显明神的不悦,但是犹大却仍旧拒不悔改,成了那些迷失罪中、自绝于神的应许之人的最佳写照(参:弗二 12 )。耶利米忧国忧民到无法自持的地步,他不顾神多次的警告,仍旧为同胞代求拯救。
7 ~ 10. 先知知道人若认罪神必赦免(约壹一 9 ),如果犹大不认自己的罪,耶利米便代其认罪。先知认为神好像过路的旅客,对祂所经之地的居民漠不关心;神回答时则强调西乃之约赋予祂的权利。
11 ~ 12. 耶利米再次被禁止为犹大代求,因为神不再垂听他们的呼声(参:何八 13 )。 刀剑……饥荒……瘟疫 这三种灾祸一起,在耶利米书中共出现了七次。
13 ~ 16. 耶利米试图为被欺哄的国人开脱,却徒劳无功。神斥责灾祸的始作俑者,亦即假先知,并指出他们所说的是 虚假的异象、无益的占卜,以及本心的诡诈 ( 14 节)。这些骗子将首先受苦,接着是耽溺在谎言中的全体百姓。死后无人葬埋是最为悲惨的命运之一。圣经告诉我们,在教会时期结束时会有假先知起来迷惑人(太二十四 11 ;可十三 22 )。
17 ~ 22. 耶利米继承亚伯拉罕(创十八 23 ~ 33 )、摩西(出三十二 11 ~ 13 )和撒母耳(撒上七 5 ~ 9 )的传统,重新向神恳求。 18 节最后一部分意义不明确,可能是 人们流离失所,前往他们所不认识之地 。到处都是毁灭和死亡,这就是对拜偶像的严厉惩罚。耶利米在悲痛中承认犹大长久以来背离神,他知道若神不再以西乃之约的爱来爱这国家的话,犹大便将一无所有。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第十四章
14:1-15:21 犹大国遇旱灾,先知发出的信息。
14:1 “干旱之灾”:在巴勒斯坦地是常有的,有时极其严重。旱灾是神降刑罚的征兆(申28:23-24)。
1-6节描写全地大旱的情景。
14:7-9 先知恳求神,对百姓所受的灾祸,不要视若无睹,好象过路人。
14:10-12 神答复先知,百姓不肯承认祂,不走在正路上,献祭有何用?
14:18
这一段是神对13节耶利米提到假先知说的话的答复。当时犹大国的“假先知”,就是那些不敢正面指斥民众罪恶的领袖,他们为了得民心,报喜不报忧,也不要求百姓向神悔改己罪。
14:19-22 先知再为百姓祈求,只有神才能赐下雨水(22节)。